1、预测区地球物理特征决定了地震地质条件,它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充分地认识和分析勘探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对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对比解释十分重要。 (1) 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勘探区内地形平坦,道路纵横分布,交通方便,为本次施工的有利条件。
2、将各种处理方法进行有序的组合,并按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处理的过程称为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如图3-1。该图为二维地震资料的参考处理流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资料情况增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图中的纵向主线流程为必选处理方法,而横向线流程为可选处理方法。
3、合计重新处理二维地震剖面16条678km。
4、预测区3#煤层底板断层发育概述 根据地震资料反映,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向、近南北向以及北西向3组断层,预测区构造格架如图8所示,具体情况如下:北东向断层:DF1断层、DF2断层、DF3断层、DF1支断层、济宁支断层。近南北向断层:嘉祥断层、嘉祥支断层、济宁断层。
5、预测区3#煤层底板断层发育概述 根据地震资料反映,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向、近南北向以及北西向3组断层,预测区构造格架如图8所示,具体情况如下:北东向断层:DF1断层、DF2断层、DF3断层、DF1支断层、济宁支断层。近南北向断层:嘉祥断层、嘉祥支断层、济宁断层。
6、质量管理严格按ISO国际标准进行。5)严格按照 《山东省金乡县杨集地区矿产预测地震勘探设计》 施工。2 地震勘探试验 预测区共设计2个试验点,进行激发和接收因素及最佳观测范围调查等项试验。每个试验点分别在不同方向的测线上接收。
1、使用地震监测机构的官方网站:世界各地都有地震监测机构,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中国地震局等。这些机构的官方网站上通常会提供最新的地震信息和历史地震数据查询功能。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相应的地震监测机构名称,即可找到它们的官方网站。
2、地震波数据可以通过“SEG”官网查询。SEG非常慷慨,推出了SEG维基(SEG Wiki)。SEG官方并不维护网站上的数据,但所有公布在开放数据页上的数据都是免费的,可供下载使用。SEG上的二维三维地震波数据应有尽有,地域包括了海上的,陆地的,叠前的叠后的。
3、地震烈度数据有以下几种用途:精准布控、精准判定、精准指导等。精准布控 地震烈度数据能精准布控指挥力量、救援力量、救灾物资投放。精准判定 地震烈度数据能根据震中人口分布、震中地形因素、发震时间分析出对有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提出精准判定。
4、年出现地震信号的数字记录,到1975年初西方国家开始普及。数字记录系统通常装在称为记录站的专用汽车上,由前置放大器、模拟滤波器、多路采样开关、增益控制放大器、模数转换器、格式编排器、磁带机、回放系统组成。其方框图见图3-4-4。
二维处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流程中一般也是需要的。专门用于三维处理的三维偏移以及成果显示是流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三维速度分析、三维剩余静校正、三维叠加、宽线处理、三维偏移等方面。下面仅对三维处理中最重要的速度分析和偏移归位加以讨论。
《三维地震资料微机解释性处理技术》是由程建远编著的专业著作,该书详细探讨了在石油地质领域中,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深入解析和处理的实用方法。该书的出版机构是中国的石油工业出版社,于2002年9月首次发行,标志着第一版的诞生。ISBN号码为7-5021-3946-X,可以作为该书的唯一识别码。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任务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压制干扰,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提取地震参数等处理工作,为解释工作提供地下结构的剖面和各种岩性参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方法很多,新方法发展也很快,本节只对常规的处理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校正和叠加处理 水平叠加是目前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勘探方法。
三维地震资料是以专门方式记录的,处理后是一个数据体。由此可以制作标准二维剖面和具体时间点的水平切片,从而作出区域时间切片图。另一种有效的显示方法是椅状投影。利用这类显示方法可更详细的了解地层构造和细微的局部构造。
三维资料的解释工作通常都是以人机交互解释工作站为工具,以垂直剖面和水平切片的解释为基础,以动态显示和三维显示的解释为辅进行的。 地震地质层位的确定 三维地震解释工作的第一步和二维解释一样,是利用钻井资料做人工合成记录,再与过井地震剖面对比来确定地震地质层位。
三维地震数据的采集是面积采集,即所有的震源点与检波点的中心点M在一定面积内呈有规律分布,而不是像多次覆盖测量时中心点沿一条测线分布。
编辑 刻录 保存 可以是 标清 DVD 也可以 是 高清电影光碟(在高清 或蓝光播放器上播放,或电脑播放)。SD 卡视频文件 导入电脑硬盘 就如同 复制文件简单(通过 SD卡槽,或USB 高速卡座,接电脑 USB0).磁带机通过数据采集卡,硬盘式离不开摄像主机,光盘方便,怕震动,机械传动的 都怕震动。
数字音频磁带DAT(DigitalAudioTape:数字音频磁带)磁带,磁带宽为0.15英寸(4mm),又叫4mm磁带。由于该磁带存储系统采用了螺旋扫描技术,使得该磁带具有很高的存储容量。DAT磁带系统一般都采用了即写即读和压缩技术,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率,又提高了存储容量。
● 数字线性磁带(DLT)。这种线性磁带技术通过一系列128或者1280数据轨道来记录数据。DLZ1压缩算法可以帮你存储更多的数据,并且增加了读写速度。通常DLT盒式磁带可以存储160GB的未压缩数据,并且通过SuperDLT(DLT-S),盒式磁带可以支持800GB的压缩数据。DLT磁带机备份的读写速度可达60Mbps。
1、一般的,在处理2D 海洋地震资料时往往不考虑羽角的影响,按直线进行处理,即把各炮点、各检波点与设计测线都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但这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必然使资料处理效果变坏,尤其是长排列资料。笔者用3D[2-5]方式来对二段2D长排列海洋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羽角较大时,效果明显。
2、b.对于跨度大的二维资料处理做好表层静校正非常重要,因此建议在表层校正量统一求取上做好工作,微测井采集和后期基于地震数据的表层校正量拾取配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复杂山地的信噪比。
3、使用串口连接线连接串口单元的COM1口和GPS处理单元Radio Com 口;使用同样的方法连接串口单元的COM 2和GPS处理单元GPS COM 1,连接串口单元的COM 3和GPS处理单元GPS COM 2。将串口单元的COM 4和Spectra的RTNU的串口相连。
4、由此作者认为,在一定地震电缆接受排列长度的情况下,加大气枪阵容积(即增加震源能量)和适当选择地震接受电缆的沉放深度,可以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增加对深层的勘探能力。在我们的240道电缆排列长度情况下,电缆沉放12m深度是合适的。如果要进一步改善地震剖面之质量,则必须增加地震震源之容积,即增加震源的能量。
一个强制性数据头记录:包含对数据分析有用的固定栏头,如日期、时间、DOY和地磁要素信息,每个记录长度为70字符,以“|”字符结束。数据记录:每条记录包含日期、时间、地磁要素,用9表示缺失值,8表示未观测,每个记录严格遵循70字符长度格式。
SAC格式:专为数字地震波形数据处理软件SAC设计,用于高效处理。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格式: Pix格式:用于处理NOAA-16卫星数据,包含5个原始通道、NDVI、亮温等8通道信息,分辨率为1km/pixel。头文件格式支持如PCI等工具。
数字地震波形数据的SEED格式 SEED是地震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连续和事件波形数据都以完整的SEED格式存储,可选择MiniSEED格式。3 强震观测数据 包括原始记录加速度、校正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数据,由文件头和数据体组成,详细描述了观测点和数据内容等信息。